種植香菇,刺孔是必不可省的步驟,是香菇菌棒菌絲培養(yǎng)階段非常重要的事情。單刺孔動作看似簡單,做好卻非常不易,這直接關(guān)系到香菇的壞棒率和出菇率,因此靈活地掌握刺孔技巧、多少和時機很重要,這就需要弄明白關(guān)于刺孔的基本原理和情況。
相關(guān)技術(shù)資料中描述了香菇菌棒刺孔的三次刺孔法:第一次,刺小孔,在香菇菌棒菌絲萌發(fā)到直徑6-8厘米時,開始刺;第二次,在香菇菌絲長滿菌棒之前,隨機掌握;第三次,放大氣,是在香菇菌絲長滿菌棒之后1周左右開始。
在菇友實際生產(chǎn)操作中,大部分已悄然變3為1,為什么仍然可以?因為為菌袋內(nèi)香菇菌絲的生長提供足夠的氧氣。香菇是好氣性真菌,要想菌絲長得快,濃白健壯,必須有充足的氧氣。刺孔的最終目的,是促進香菇菌絲積聚足夠的營養(yǎng),只有充足的氧氣才能降解木質(zhì)素,轉(zhuǎn)化出菇所需的營養(yǎng)和能量。在完成這個終極目的同時,還可以順帶完成一個作用,即刺孔通氣增加培養(yǎng)料中氧氣含量,排除菌絲生長釋放出的廢氣,加快菌絲生長,縮短菌絲生理成熟的時間。
總的來說,就是增加氧氣。增加氧氣可以達到3個效果,一是菌絲長得好,二是菌絲長得快,三是積聚出菇需要的營養(yǎng)。當然有些模式還是需要按原有程序刺三次孔的,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。

以春栽秋出為例說明,第一次刺孔,最初的接種穴,是用蠟或膠布封口的,不封口的也往往是套袋的,菌棒外面的氧氣不能夠進入。但現(xiàn)在接種不用蠟封口了,也不貼膠布了,接種穴就成了通風口,可以直接提供氧氣供應(yīng),所以第一次刺小孔也就必要性不大了,索性不刺也不影響菌絲長得好的問題。
第二次刺孔,其實是解決怎么才長得快的問題。但在春栽模式里,從接種到出菇,有長達6個月以上的時間,長得再慢也不至于影響事。既然不是迫切需要,不刺也罷。當然也有懶惰的因素,放大孔是用刺孔機,純手工刺孔,如果種上幾萬袋,工作量可是不小。
最后一次刺孔,也稱謂放大氣,就非常關(guān)鍵了,具體操作起來,究竟刺多少為宜,要根據(jù)具體情況而定,比如考慮菌棒含水量大小、菌棒規(guī)格大小、菌種類型、所在地區(qū)自然氣候、栽培模式等問題。當然還有其它因素的影響,比如已經(jīng)刺了2刺孔,那在放大氣時就要少一點,如果只刺一次孔,那就要刺多一點。
就全國而言,香菇栽培模式很多,沒有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,如果照本宣科,而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那就是紙上談兵,用于實踐的話,就是坑人害己!

最后說一下刺孔機,逸村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專業(yè)于各種食用菌機械的制造,刺孔機系列有半自動刺孔機、全自動刺孔機四面、全自動刺孔機6機,詳情請來電咨詢,咨詢熱線:13797887220(陳經(jīng)理)!